五百里黄山,逶迤连绵。黄山松被视为黄山的灵魂,其中54棵名松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没了黄山松,黄山将会怎样?
这并非危言耸听。安徽省12个有松树分布的市(区),除了黄山市,全都发生了松材线虫病。2009年,松材线虫病进逼与黄山市相邻的芜湖。
同年9月27日,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部署层层围堵松材线虫病:第一道防线,对其外围发生区实施重点治理,阻止疫情向黄山靠近;第二道防线,对其外围未发生区建立严密的监测体系;第三道防线,在黄山市范围内建立监测检疫网络、建设无松林生物隔离带,禁止所有外来松类制品等进入黄山。
松材线虫病并未止步,2012年,最近的疫点距离黄山景区不过45公里。
近在咫尺,黄山告急。
下达“一声令”,打响黄山保卫战
2000年,黄山区实施了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一期工程。2004年底,工程全面完成。
2008年6月,黄山市委、市政府向全市领导干部、项目业主和驾驶员分别发出3封防控松材线虫病公开信。黄山区全党全民总动员,阻止松材线虫病入侵。黄山区松材线虫病防预领导组升格为黄山区松材线虫病防预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加1倍多。
2009年,建设期为5年的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启动。项目突出重点、兼顾周边,对安徽省长江以南的主要松林区通盘考虑,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在外围建立三道防线,严控松材线虫病向黄山自然侵入和人为侵入。
2013年5月30日,《关于调整市松材线虫病防预防控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发布,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任指挥长,黄山市市长任泽锋任第一副指挥长。
黄山保卫站接连打响。
举起“一把斧”,保障生物隔离带
在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中,生物隔离带是重中之重。
生物隔离带外围边界长约100公里,总占地面积45万亩,涉及黄山区、徽州区、黟县的9个乡镇31个行政村、7个国有场圃。实施这一项目,黄山区要砍掉集中成片和零星分布的松树20万立方米,3.2万亩采伐地要更新造林,30万亩山场要通过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竹林垦复、经济林培育等方法进行林相改造。
建设环黄山“无松”带,就意味着生物控制带区的百姓要为此作出牺牲。因林地分散、材质级差大和销售过于集中,全区必须采伐的20万亩松树,有近一半的林农要“贴本”。
全民战役,义不容辞。
2001年,林农举起山斧,砍去了松树。2002年开始实施植被恢复、营林改造,主要树种为毛竹、板栗、油茶等经济林。
目前,项目已完成毛竹垦复286亩、封山育林580亩、成林封养1017亩,森林植被恢复与农民增收得到了有效结合。
联防“一种病”,保持疫情零纪录
黄山市物流往来频繁,每年查处的违章调运松木案件保持在1000起左右,松材线虫病传入的风险随时存在。
进入黄山景区有南、西、北3条交通要道,共设31个检疫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站内配置监测视频终端,实现了对景区的监测全覆盖。在通往黄山风景区的主干道上设有2个以上的检查关口,实施双向检查,杜绝松木及其制品流入;依法开展涉木单位(个人)登记,申报单位确定1名森林植物检疫报检员,森检机构定期对报检员进行培训,并不定期向广大经营户宣传法规政策,深入单位检查、督促检疫工作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并跟踪复检。
黄山市的各区(县)和黄山风景区8个监测站、171个监测点和610个固定检测样地全部建立。一个点多面广、层次分明的地面监测网络建成。黄山市每年对265万亩松林进行专项普查检查,并对重点地段进行复查,普查率达100%。
黄山市还加大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有计划地伐除松树,栽种防火林、经济林、毛竹等非松科林木,建立无松树的自然屏障,阻断疫情自然传入。及时与江西省浮梁县林业部门沟通,加强联防。在江西、浙江相邻的山场,于5月—7月进行两次防治,消除自然传播隐患。
(作者: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蔺皙 李计顺 通讯员 陈国平) (编辑: 施一凡)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