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4~5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在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技术基础已经具备。随着创新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即将提速。
据了解,我国的生物质能源研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已拥有相当的技术积累和支撑,技术水平基本与国外相当。以非粮燃料乙醇为例,我国利用薯类、甜高粱、小桐子等非粮作物/植物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已进入示范阶段。其中,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曲音波教授等开发的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使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接近了粮食乙醇。在该技术基础上,山东龙力公司率先在国际上建成了3000吨/年玉米芯纤维素乙醇的中试装置和万吨级示范装置,5万吨/年纤维燃料乙醇项目也已获发改委核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永安指出,我国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燃气、成型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并举,技术不断进步,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相比,我国生物质能产业规模还较小,在产业、技术和市场方面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农村能源处处长韩江舟表示,我国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能为4.3亿吨标准煤,目前生物质能原料的收集还有难度,产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与会专家认为,今后要实现生物质能发展大步走,应开展生物质能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同时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实施“走出去”战略。
针对核心技术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与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结合的现状,去年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将在大型企业建立生物质能创新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开展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逐步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韩江舟表示,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能源局将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积极推动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表示,今后发改委将继续以秸秆综合利用为核心,实施秸秆气化、秸秆清洁能源入农户、秸秆固化成型等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